我因“国培”而成长
巴州区教师进修学校---姚丽萍
为期两年的“国培计划(2017)”中西部项目已经结束,心中竟然有了难舍的情结,两年里我们从集中面授培训到网络研修,从影子跟岗研修到送教下乡,每一步都有突破,都在成长。作为“种子选手”的我不仅是学生,更有肩上的担子,不仅自己专业要成长,同时还要作为一名“二传手”把自己在国培中的所学、所悟,带回去培训我们周边的小学数学一线教师,引领更多教师的专业发展,促进更多教师专业化成长。通过这次“国培计划”的培训,我提高了认识,理清了思路,学到了新的教学理念,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。
一、专家引领转观念
各位专家在专题讲座中,阐述了自己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独特见解,对新课程的各种看法,对数学思想的探讨。王牧华博士的关于《魄力课堂从有效到创造》的学术讲座,从课堂理念、有效教学的标准、观念创新和行为转变四大板块来阐述,让我我受益非浅。王新民教授讲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习者进行“三动”很是让人耳目一新。王正青教授的讲座《课堂教学如何有效互动与促进生成》我也感触颇多……在专家的引领下,我对新课程有了全新的理解和完事清晰的认识。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,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,发现在平常教学中,自己思考得太少,只注重上好每一堂课,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缺,对学生的个性发展、终身发展考虑不多,通过学习我转变了思想观念,与其给学生一碗水、一桶水,不如帮学生找到水源,学生找不到方向时,与其告诉他方向,不如给他们指南针,要把目光放长远一些。
二、互动交流共成长
国培,给了不同地区老师互相交流、取长补短、畅所欲言的学习机会,在培训中,我积极与同行和专家们进行交流,解决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困惑,还了解到各地新课程开展情况,学习他们如何处理新课程中遇到了种种困惑,以及他们对新课程教材的把握和处理,并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努力尝试,从而做到教学相长。通过听郭莉老师、张健老师的示范课,我明白了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重要性,以及怎样合理进行教学设计。教师应挖掘数学本质,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将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相结合,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,通过多种方式,将数学过程拉长,有目的、有方法、有效地进行教学,使教学设计更有底蕴。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”,教师要重视数学工具的使用,学生在数学学习中,数学工具就是“水源”、是“指南针”、是“地图”,可以带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、方法和策略,教师要用好数学工具,让学生将数学工具作为翅膀,惬意地展翅飞翔。教学过程中的提问同样重要,不容忽视,所提的问题要精心设计,不能过于频繁、空泛,不能只针对少量学生,让多数学生冷场,不能只求标准答案,对学生的想法一时不去处理。提问要将学生的兴致引入课堂,问题应具体些,具有挑战性,指向背后的道理。应该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,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,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。
三、反思进步促提升
在培训的过程中,我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,我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上审视了自己的教学,我的教学行为是否规范、我的课堂是否有吸引力、我的教学是否有效……我给自己的很多答案都是否定的,我也许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,教授完了课本上的知识点,迫使学生记住了一些基础知识,但是,我的课堂是没有活力的和激情的,我没有注重教学中的细节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……我做的一些教学改革还只是皮毛的,没有深入骨髓和触及灵魂的。小学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,既要整体把握,又要分段了解、分析、探究。“国培”专家各从自己擅长的研究领域谈起,理论结合实例,既注重“言传”,又注重“身教”;让我们很好地把握了不同学段、内容的特征;为我们深入文本探究,科学“备课”,有效施教指明了方向。
同时,在有效教学方面,我也学习到了一些技巧和策略,比如教学目标的确立问题,课堂问题的的设计、教学过程的设计、对学生的评价等。当然,有效教学还必须懂得如何规范教学行为,比如懂得如何突出重点、化解难点;如何进行课堂拓展、如何总结课堂所学等等。
习总书记说:“不忘初心是来自心灵深处的高度觉醒,它不只有遇到大风大浪才能记起,而是熔铸于灵魂深处的一种自觉状态。做到不忘初心,必须保持如寸丹心。”作为一名人民教师,我觉得初心应该就是更好的教书育人。国培,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和了解到自己作为教师的初心,鲸因有大海而畅游,鹰因有苍天而翱翔,鲜花因有大地而芬芳,我,因有“国培”而成长。